近日,經國務院同意,國家衛生健康委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》,要求加快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,為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、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本次指導意見從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、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等7方面提出20項具體措施鼓勵生“三孩”,對于多子女家庭無疑是一個好消息!跟著小奇一起來看看吧~
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
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、一級巡視員郝福慶介紹:國內調查顯示,嬰幼兒無人照料是阻礙生育的首要因素,城市中超過1/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,但供給明顯不足,特別是普惠性服務供不應求。
各方研究和國際經驗也表明,發展托育對減輕家庭負擔、提高生育意愿,具有顯著效果。
具體措施
2022年,全國所有地市要印發實施“一老一小”整體解決方案。
公辦托育機構收費標準由地方政府制定,加強對普惠托育機構收費的監管。
拓展社區托育服務功能,完善嬰幼兒照護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。
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。
在滿足學前教育普及的基礎上,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—3歲幼兒。
落實社區托育服務發展稅費優惠政策。
完善土地、住房、財政、金融、人才等政策,鼓勵地方對普惠托育機構予以支持。
托育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。
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開設托育服務相關專業,加快培養專業人才。
依法逐步實行托育從業人員職業資格準入制度。
小奇有話說
現如今,除了嬰幼兒無人照料這個首要因素外,女性職業發展意愿強烈,許多家庭面臨著如下困惑。
① 休完產假需要馬上上班
② 不放心將孩子交給保姆照顧
③ 擔心自家老人過于溺愛,只帶不育
而托育的出現恰好解決了這一家庭困擾。
去年公布的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》中明確提倡適齡婚育、優生優育,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,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,降低生育、養育、教育成本,力求緩解群眾生育的后顧之憂。
為什么需要讓孩子上托育呢?
許多家長的片面觀念認為:孩子這么小,在托育中心根本學不到知識,托育只是幫忙帶個娃,減輕家長的負擔而已……
其實不然,托育并不是強調讓寶寶學會什么,而是強調“通過外部感官刺激,促進寶寶大腦發育”,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社交能力,并幫助其平穩過渡至幼兒園。
專業的托育中心該如何尋找呢?歷經三十余年的教育研究與實踐,吉的堡樹立了專業的教育形象并獲得社會及家長的高度認可。因此,吉的堡托育中心自然非常值得推薦給各位堡爸堡媽!
新政策的貼心之處
除了上述的“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”方面,以下幾條措施也從各方面完善了積極生育措施。
①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
②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機制
③強化住房、稅收等支持措施
④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
⑤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
⑥加強宣傳引導和服務管理
每個方面都有詳細描述,事無巨細。比如: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,還有提升分娩鎮痛水平等。小奇驚訝的發現這種書面語的文件里居然還出現了“針對分娩鎮痛”,讓小奇感受到了文字外的溫暖。
這一次還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措施,比如:彈性上下班、鼓勵用人單位讓懷孕待產女性居家辦公,破除高價彩禮,甚至還有組織創作一批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,講好新時代美好愛情、和諧家庭、幸福生活的中國故事!
小奇有話說
這里面最能抓住痛點的,可能就是“倡導尊重生育的社會價值”。簡簡單單的一句話,其實這背后也暗含著女性生育后面臨的各種生活壓力、身體原因等。
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是:許多家庭主婦的工作得不到尊重、或者正經歷著喪偶式育兒,那種犧牲和付出竟然被當作理所當然的。社會固有價值觀這可能是面對一胎、二胎的適育女性內心更深的抵觸原因,所以價值觀這件事非常核心。
可能有不少網友已經開始吐槽這條該怎么落地,其實我們通過身邊的輿論環境也能感受到,雖然很多觀念看上去根深蒂固,但是當我們拿現在的社會價值觀跟二十年前,哪怕十年前相比,其實都有微微不同而這種微微不同。
可能就是我們今后在生育觀這件事上需要努力的方向:如何更加尊重女性生育、如何客觀看待一位媽媽的付出,如果未來有希望可以改變。希望就從這份文件的這句“尊重生育的社會價值”開始所以這份文件看到現在他考慮的角度和細節,顯然都經過長期考察和論證的,沒有大而空的高瞻遠矚。
人口問題確實是國之大事,事關國家未來的發展,也事關個體的切身利益。政府要厘清痛點所在,在尊重個體和家庭基本權利的基礎上,通過務實的政策為民眾的生育壓力減負,也要探索未婚生育者平等權利如何保障、單身女性凍卵需求如何對待等新時代的新問題。
我們當然樂見政策的合力能影響公眾的生育意愿,但是,生育問題也不僅僅是生育意愿的問題,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,我們也要新政策的提出將是一個好的開始,我們共同努力,期待落地后的效果~